【引入海外醫生】病友嘆專科輪候時間長盼增醫生人手 調查指逾6成長期病患者對引入海外醫生有信心
發布時間: 2021/05/09 14:21
最後更新: 2021/05/09 19:38
港府將今個立法年度,提交《醫生註冊(修訂)條例》方案,建議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須為本港永久性居民,並已於認可非本地醫學院畢業及取得當地醫生註冊或專科資格,並須先獲本港公營機構取錄,取得專科醫生資格後須於該公營機構工作5年。有長期病患組織就此進行問卷調查,發現逾6成受訪者對經有關建議引入的海外醫生有信心,4成人則認為不同意限制相關醫生需為香港永久居民。有長期病患者希望,盡快引入海外醫生可助縮短專科輪候時間。
不少病人首次到專科求診到要等候一段長時間。腦癇症患者王芷欣長期需要到各專科覆診。她憶述,2013年曾經因為骨痛至不能入睡而嘗試到專科求診,原本要排期到2022年才可以見醫生,最後獲縮短時間,仍要排期2年多至2015年。而她要看婦科時,即使有醫生轉介,都要等候2年多才第一次見醫生。
她表示,希望可以盡快引入海外醫生,縮短輪候時間,讓病人得到適切治療。
長期病患者關注醫療改革聯席於今年4月16至5月5日進行網上問卷調查,了解長期病患者及其家屬對修訂醫生註冊條例的意見,收到505份回覆,當中逾7成為長期病患者,其餘為照顧者及親友。結果顯示,63%受訪者對政府建議引入的非本地培訓醫生有信心,惟仍有近3成表示無信心。
負責調查的聯席成員彭鴻昌分析,現時政府尚未公布指定院校名單,如何作臨床考核的細節不清晰,相信因細節交代得不清楚令部分人對監管制度沒有信心,加上部分市民認為引入的醫生須具國際認可資格,敦促政府向立法會提供條例草案後,要對市民公布更多細節。
結果亦顯示40%受訪者不認同引入的海外醫生必須為香港永久居民,彭鴻昌指出,有病友反映只要醫生有醫德、關心病人,同時具專業資格,認為不論國籍都可。
另外,82%受訪者認同該批海外醫生仍需通過評核才可獲註冊,56%認為於該公營機構工作5年的「綑綁期」適中,不過,分別有逾1成人覺得有關期限太長或太短。調查亦問到是否同意於醫務委員會外成立制訂指定醫學院名單的委員,57%表示同意,半數人認為此舉不會侵害醫生專業自主。
彭鴻昌說,現時本港醫生人手短缺,值得開闢新路徑去吸引非本地培訓醫生回流香港,又說醫療質素受醫生短缺影響被拉低,病人不想見到有此情況, 認為政府提出的修訂是取適當平衡。
已打2劑疫苗滿14天可縮短檢疫期 一文看清不同地區返港人士安排:https://bit.ly/3nXRuSY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記者:黃悅晴